top of page

環境梯度的觀察

ch5-0_river.png

​環境梯度  |

環境因為我們不一定確切知道的條件與因素而漸進改變,梯度的變化得以容納不同環境耐受度及需求的生物,各自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。
在溪流裡,水的深淺、流的快慢、溶氧的多寡、粒徑的大小、植被、溫度、季節……等,這些因素排列組合之下,構成了變化多端的環境梯度。

溪流練習題

ch5-1_map.png
ch5-2_map-f.png
  • 在溪流上切一道橫斷面,你會發現從岸邊到流心,有一連串水深、流速、粒徑的漸進變化。

  • 很久沒下雨的低水位時,能提供涼爽低溫的深水域在哪裡?

  • 水位高、水流急時,無法抵抗急流的小米蝦,可以躲在哪?

你的腦海中浮現哪些微棲地呢?來對答案吧!

石塊的背水側

ch5-3_river.png

水流中央的石塊背後的緩流區會沉降細砂礫

ch5-4_river.png

流路上突出的石塊可以使水流局部轉向,水流較弱的背水側會沉積小顆粒,形成微棲地。

岸邊淺水區

ch5-5_life.png

幼魚或米蝦偏好的停留處

ch5-6_life.png

河海洄游動物幼幼班的路隊專用道,可以避開較深水域的各種掠食風險和強勁水流。

河流擺盪的積砂區

ch5-7_river.png
ch5-8_life.png

流緩而有許多有機物沉積,提供偏好緩流砂質底的動物棲息。

ch5-9_river.png

軟硬交錯的河床

有大有小的粒徑不僅能讓水域生物各得其所,不易被水搬動的大石頭因摩擦而減弱水勢、小砂粒則在被搬運的過程中消耗水的動能。

​濱溪植被

ch5-12_river.png

削弱水流力量的軟結構,還能阻擋大雨沖刷的土石直接入溪。

ch5-11_life.jpeg

落葉、落果及枝條提供了溪中生物的養分來源以及棲避的空間。

水陸交界處

ch5-15_river.png

潮濕孔隙的水際線,有著高濕度的陸上環境。

ch5-16_life.png

依賴溪流送上食物的陸上居民-溪狡蛛

緊鄰森林草叢的溪段

ch5-13_life.png

溪流也是陸域動物的日常溪息空間

ch5-14_life.png

草花蛇也會到水中覓食

ch5-17_river.png

透過認識環境梯度,得以明白溪流環境如同是複雜的連續光譜,因為多元而能包容與孕育生命。當我們將溪流作為主角,除了留意「溪裡」,也別忘了溪之外的世界也與她緊密相關哦!

【想一想】水漲和水退時,濱溪植被帶分別扮演什麼角色?

bottom of page